前10月阳江新增艾滋病病例251例!老龄化趋势

作者: 作者:高鹏飞 来源:阳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2日 10:26 点击数:453 字号:【

? ? ? ?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市艾滋病疫情现状如何?艾滋病离你我究竟有多远?艾滋病防控体系又在如何运作?记者前日走进市疾控中心了解相关情况。

  据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疫情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报告新发现感染者和病人251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4%。报告死亡病例149例,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9%。新发现病例中异性传播感染占82.5%,50岁以上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达52.6%,这是中老年人比例首次超过50%。总体来看,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抗击艾滋病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新发病例保持持续下降态势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高危行为干预、母婴阻断及抗病毒治疗等防控工作,我市新发现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至2016年期间全市新发现病例年平均下降5.1%。今年,我市新发病例占全省总量的2.83%,从去年全省排位第九下降至第十。

  记者了解到,全市艾滋病检测网络现已扩展到1个确证中心实验室、17个筛查实验室以及59个筛查点,形成了覆盖全市的HIV监测检测网络。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我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289912人次,检测数占人口比例为11.5%。

  “尽管每年的检测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新增病例在持续下降,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据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但令人担忧的是,高危人群艾滋病主动检测率低仍是监测领域的一大难题,今年1-10月我市晚发现病例比例为35.9%,即检测发现时已为艾滋病病人或年内转为艾滋病病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晚发现影响了患者的及时治疗,成为艾滋病致死的重要因素。

  新发现病例老龄化趋势明显

  我市新发现病例中异性传播感染比例从2011年的45.9%升至2017年82.5%,异性传播病例中81.6%病例存在非婚异性性接触史,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市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防控难度随之增大。

  据介绍,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与感染者发生未保护的性交,输入受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共用受艾滋病毒污染的针头、针具或其他锐器等途径传播。还可通过受艾滋病毒感染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间传播给婴儿。“经性行为传播具有隐秘性,导致艾滋病病毒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的风险加大,更具隐蔽性和复杂性,干预难度加大。”据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已发现的感染者与病人、未知的感染者与病人,都有可能通过性途径将艾滋病传播给配偶,增大了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我市新发现病例中50岁以上中老年人所占比例从2011年的14.6%上升至2017年的52.6%,并呈现继续上升趋势。“老年人群体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思想也相对顽固,对感染艾滋病风险意识不强。”据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年人发生商业性性行为地点主要是在出租屋、小旅馆和发廊等低端场所,安全套使用率低,同时性病发病率高,导致传染艾滋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高危行为历史人群要尽早筛查

  “艾滋病不同于一般疾病马上就会有症状显示出来,艾滋病一般有7-10年的潜伏期,这也是防控工作的‘绊脚石’。”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感染艾滋病后,有7-10年的潜伏期,潜伏期没有任何特别的症状,因此,有高危行为的人群要尽早筛查。

  此外,记者了解到,艾滋病最常见致命性机会性感染为结核病。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25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死于结核病,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头号杀手。所以,避免艾滋病致死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活动性结核病例的检测,给予异烟肼预防性治疗,结核感染控制。

  记者了解到,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曾经有过高危行为,但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群体,如卖淫、嫖娼、多性伴、同性性行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等。其次,曾经在血液安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接受过输血或输用血液制品,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的妇女所生的子女,配偶或性伴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都可提供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服务。